工作时间
早9:00 - 晚18:00
周六日休息
发布日期:2018/4/27 19:15:06 访问次数:1253
如东新媒体讯(记者 曹磊 万璐璐 驻镇记者 徐建彬) “小蝌蚪已经成功变态上岸啦!”22日,位于岔河镇新桥村的天下蟾蜍养殖场负责人王少强给记者打来电话,电话那头全是兴奋的声音。一个月前,记者曾经采访过王少强,之前他通过人工繁殖技术,让已经很难在野外见到的小蝌蚪成功孵化,但当时的他还是有一丝担忧,就是变态上岸阶段小蟾蜍死亡率极高,这是驯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。
再次见到王少强,连续一个月的焦虑终于化为喜悦。他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展示变态成功后的小蟾蜍:“变态成功上岸以后,就靠吸收尾巴的营养,能维持一个月左右。”为什么变态上岸是最关键,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呢?王少强介绍,小蝌蚪是靠腮呼吸,一旦长出后脚、嘴巴,就转为肺呼吸,上岸不及时就会淹死。而且上岸后,它们还会遭遇蚂蚁、鸟、老鼠等天敌,因此,500万只小蟾蜍只要有100万只存活,王少强就已经很满足了。
“水是最关键的,必须自己调。地下淡水加一些营养元素在里面,太阳一暴晒,就会产生出适合小蝌蚪生长的物质。”王少强告诉记者,人工驯养蟾蜍,水中的营养成分很少,他就用黄豆打碎的黄豆浆,掺和鸡蛋,投放到水里,水里面还会因此产生出一种小蚊虫,这些都是天然的饵料。
王少强透露,下半年,他计划培育“金蟾稻”,把成千上万的小蟾蜍以一亩地为一个单位,投放到稻田里去,将水稻和蟾蜍有机配套,生产出真正的绿色稻米。
(责任编辑 郭凌慧)
原创链接http://www.rdxmt.com/folder1/folder18/2018/04/2018-04-26146781.html
|
|